冬至到了,年關己近,
就是在溫暖的加州都深覺寒意,
記得當年在台灣時,只要一過冬至,
家家戶戶就開始張羅準備迎接農曆新年,
也開始看到許多人家屋簷下用竹竿串起香腸、臘肉,
而當東北季風吹起時那冷冽的空氣,
也正好是風乾臘肉、香腸的絕佳季節
台灣人的習慣,冬至除了要吃湯圓外,
也是冬令進補的好時節!往年在婆家時,
公公會到古坑的三姑婆家(公公的妹妹)開的中醫葯鋪,
帶回一大帖中藥,燉上一大鍋的十全大補紅面番鴨
給全家人進補,在寒冷的冬至夜晚,
吃上一碗全酒煮的中藥鴨肉湯,全身都發暖!
也許這也是過去農業社會時,人們生活條件不好,
必須靠年節才有機會吃些 平時捨不得吃的食物吧!
從全家移民來美,尤其在初來時每逢中國年節,
幾乎感覺不到那種年節氣息,
但我答應家人,我會儘量在我們的家裡
維持住台灣老家的傳統習慣,
在中國人而言「傳統」
大概也都由各種年節應景食物來代表了吧!
今年的冬至,我通知兒女們晚上回家吃湯圓及羊肉爐,
我本身自小就不敢吃羊肉,
總覺羊肉羶腥,就是結婚後也從不碰它,
有一年全家返台,我們帶著兒女開車到處遊玩,
在崗山時外子帶我們去吃他學生時代愛吃的羊肉米粉,
我也試著點了一碗,感覺不錯!
不覺得那麼重味了!
再往回開到彰化溪湖,正值中午,
我們就在遠近馳名的阿枝羊肉吃他的羊肉爐,
吃過以後我對羊肉的感覺完全改觀,因為真的很可口!
回美後憑著印象我試著做做看,
而家人吃了是讚不絕口,
此後每隔一陣子只要天氣夠涼,
我就會煮一鍋羊肉讓家人溫補並解饞
材料 :
羊腿一隻(約5磅),高麗菜一棵,
紅蘿蔔二支切滾刀塊,茼蒿一把,洋葱二個切塊,
葱一把,芫荽一小把,薑一大塊拍扁備用,
凍豆腐二盒(本地中國超巿買不到台式豆皮)
只好用自製冷凍豆腐,豬血糕一包。
調味料:
(1)白豆腐乳或米醬豆腐乳半缶,
香油二大匙,薑末二大匙,葱末三大匙,
黃豆醬二大匙,糖二大匙。
(2)米酒半瓶,中藥材
(當歸,枸杞,黃蓍,桂圓乾各酌量)
另加一包現成市售燒酒雞藥材。
作法:
買羊肉時請店家將羊腿鋸開切成塊狀,
要煮前用熱水燙幾分鐘後清洗備用,
另起炒鍋用少許黑麻油爆薑塊,
加入洋蔥炒一會再將羊肉放入
一起炒後倒入米酒燒2分鐘,
就加入所有洗乾淨的中藥材及紅蘿蔔一起燒開後,
最後加入約2000cc水蓋鍋蓋燜約2小時即成。
在煮羊肉爐時就有空閒可做沾醬,
用一大碗將(1)項調味料攪拌均勻成醬料,
這就是吃羊肉爐時分給每人一小碗的沾料,
我會在桌上另切一碗葱花,一碗芫荽,
及辣椒醬就隨各人喜好自行加入了。
我們家是用火鍋吃羊肉爐,
邊吃邊加高麗菜,茼蒿,凍豆腐,
豬血糕也有人將切片白蘿蔔煮來吃!
昨晚冬至夜全家人共十人我們用了二個火鍋,
男生愛吃肉,
我們臨時又買了幾盒羊肉火鍋片加入吃羊肉陣容,
大家邊涮邊聊,在這冬天最長的一夜,
我們圍爐團聚一室,共享這好味道的羊肉爐!
重奌補充:
阿枝羊肉另一招牌吃法為羊肉麵線,
即羊油乾拌大蒜麵線也不錯吃,
但在我家我們綜合崗山羊肉湯米粉的吃法,
燙上一大碗米粉放在桌上,
誰想吃時只要挑上適量米粉加上䓤花,芫荽
再舀上一大匙湯及料上頭再拌入沾醬及辣椒醬,
又是一種極棒的吃法!